南北通商是什么动物(威县乱弹的历史发展)
应用介绍
乱弹戏始于明末,是一个很古老的剧种,主要流传在清河、威县一带。明末清初,随着南北通商贸易的繁荣,此曲系统的西调、西秦腔,伴之“秦优”的戏曲活动,传到枞阳、安庆等地,南北艺人合班,相互融合,产生了“梆子乱弹腔”。乾隆年间,“梆子乱弹腔”在威县和山东临清一带广为传播,成为河北乱弹。早年,河北乱弹与昆曲、高腔、丝弦并称为河北的“昆、高、丝、乱”四大剧种。道光至同治年间,乱弹在民间发展并衍变分流,分为东、西两路。东路流行在山东西北部的临清、夏津、聊城一带;西路流行在河北南部的临西、威县、清河、馆陶等地。后来,西路乱弹艺人到真定(今正定)一带传艺,又把乱弹传至藁城、元氏、赞皇。
本世纪二三十年代,是乱弹的发展时期,班社众多,名伶辈出。1918年和1928年,威县乱弹曾两次赴天津演出。建国后,威县、藁城、隆尧、临清四县先后建主了专业性的乱弹剧团,农村业余剧团也相继出现。乱弹戏剧目计有300多个。威县乱弹戏著名艺人史桂枝,能戏很多,文武老生戏、花脸戏都很有名,如杨家将戏的杨继业,铜锤花脸包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