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弱受我怕谁(如何对待同性恋)
应用介绍
关于同性恋,我能理解。
近日台湾同婚专法正式实施,据说目前台湾的同性伴侣已有数百对登记结婚了。我觉得,这应该算是社会的进步吧,毕竟,存在即是合理。
在人们传统思维中,大部分男人是爱女人的。其实男人也可以爱男人,女人也可以爱女人。
据调查,多数同性恋者是天生的。这绝不是基因变异更不是变态。古往今来,没有哪本书规定必须异性才可以相爱,反倒是很多文学作品在体现着同性恋的存在。而存在,就意味着有他的合理性。
高中时,我的前座是两个男生,一个高大帅气,是篮球健将,一个文文弱弱,说话就会脸红,最可气的是,还长着毛茸茸的长睫毛,留了长发绝对是一美女。
我第一次看见他俩在桌子底下拉手,着实吓了一跳,后来发现他俩自习课还经常趴在桌子上说悄悄话,一说就是很长时间。
那高大的看文弱的眼神是含情脉脉的,偶尔还会怜惜地捏捏文弱的脸蛋儿,而文弱的看那高大的则是羞涩的……
这一发现,让我很是迷惑。害得我整个高中时代,几乎都是在胡思乱想中度过的……
现在想想,那应该就是我最早接触的同性恋了。
有些同性恋也是后天受环境影响造成的,和家庭、社会风气有关。
社会风气也会影响人们的性取向。
在西方的古希腊和中国的魏晋南北朝,是一个男子注重仪容风貌的年代,那个时代,同性恋现象也最为盛行。
古希腊的柏拉图和苏格拉底,都是同性恋者,在他们观念中,成年男子和青年男子的爱情比男人和女人的爱情要来的高尚。
中国汉代几乎每个皇帝都有一个同性恋爱人,“断袖余桃”的典故也来自于此。
魏晋名士的诗歌,很多皆有同性恋意味,其中刘向的“昔日繁华子,安然与龙阳”是最有名的一首,后来“龙阳”亦成为典故。
但是说到社会风气的影响,其实其影响的社会因素并不如表面上所显现的那般巨大,而是一个宽容的社会使得更多的同志走向公开而已,而保守的社会则让更多的同志选择了隐瞒。
而今天的中国,同性恋已经不是什么隐秘的事情了。
在南京,就有一家著名的同性恋酒吧——光线吧,好像在夫子庙北牌楼附近。有一次去南京,我红着脸吞吞吐吐地向朋友提出,想去见识一下,被朋友笑话到现在。
因为其实里面和普通的酒吧没啥区别,就是清一色的“同志”而已。
而上海的外滩一号,据朋友说是著名的“拉拉”酒吧,环境优雅,有机会,我一定要偷偷去体验一下,呵呵,没办法,我还是对这个群体充满了好奇。
在影视作品中,我最喜欢的当属李安的《断背山》。用他自己的话来说,“爱是可以超越文化差异的,当爱降临时,异性之爱与同性之爱是毫无差别的,不妨把性别撇开”。
而《断背山》更是达到了“从没有过的如此纯洁、神圣地刻画两个男人间的爱情”的地步。
值得一提的还有梁朝伟和张国荣,在《春光乍泄》里,梁朝伟放电的眼神和张国荣美若桃花的面孔,堪称绝配。
他们共同演绎的同性恋情侣更是早已成为银幕经典。当然谈到演技,梁朝伟绝对是一流的,而张国荣,却是再现生活中的自己而已。
如果我身边有同性恋的朋友或同事,我是不会歧视和排斥他们的,因为据调查,同性恋者智商普遍高于一般人,平时的工作、学习、生活都和常人无异。
只不过是在女娲造人的时候出了点小小的意外,让他(她)喜欢的人的性别刚好和他(她)相同,如此而已……
声明:我的性取向是异性。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