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磁共振基本原理(核磁共振是什么)
应用介绍
核磁共振(MRI),又叫核磁共振成像技术。
核磁共振成像是一种利用核磁共振原理的最新医学影像新技术。
核磁共振(MRI)在医学诊断中应用广泛,与x射线和CT扫描不同,它的最大优点是不暴露于电离辐射中。
核磁共振成像原理可简单归纳为:
根据需要,将待测样品分成若干个薄层,这些薄层称为层面,这个过程成为选片。每个层面可分为由许多被称为体素的小体积组成。对每一个体素标定一个记号,这个过程称为编码或空间定位。
对某一层面施加射频脉冲后,接收该层面的核磁共振信号进行解码,得到该层面各个体素核磁共振信号的大小,最后根据其与层面各体素编码的对应关系,把体素信号的大小显示在荧光屏对应像素上,信号大小用不同的灰度等级表示,信号大的像素亮度大;信号小的像素亮度小。
这样就可以得到一副反映层面各体素核磁共振信号大小的图像,即MRI图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