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卫生间设计(医院卫生间的标准尺寸)
应用介绍
对于医院这一类人流大、功能复杂的公共建筑,其公共卫生间的设计尤为重要,平面位置、面积配比都将很大程度影响就医体验。本人针对上述问题,做过方案研究,具体如下:
现状问题分析
客观来看,我国公共场所的厕所普及程度与以往比较已有很大的提升,国内一些旅游文明城市更对公共厕所的普及率非常重视,但这只是厕所改革的一个方面,更多的问题来自于厕所内部。
图2 某医院公共厕所(来源:笔者自制)
厕所使用功能最大化利用不能受传统思想所困,当然解决问题并不是靠简单的拆墙、砌墙,必须找到问题的根源:设计理念的固化。长久以来的设计习惯深深的影响着设计师与业主,尽管实际使用并不尽如人意但厕所仿佛是一处被所有人忽视的角落,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设计师们流水线式的绘图出图,业主似乎总是关注着装饰的美观与否而不会在厕所内驻足片刻甚至仔细揣摩一番。没有人注意到厕所其实是公共建筑内一处特殊而又十分重要的灰色区域,之所以认为其具有模糊的“灰色”属性,主要因素在于对于厕所的定义正在不断被刷新。当社会发展带动了人们生活习惯的变化后,厕所将不同于以往的马桶、水池、卫生纸的刻板印象,它被赋予了新的使命与属性。
图3是瑞士乌斯特公厕,整体墙面由折叠的彩色铝条排布而成,铝条的数量、规格以及色彩都是可改变的,便于公厕与周边环境相匹配。折叠的铝条有一定厚度,使得墙面形成各种不同
图4 日本某公共厕所(来源:百度图片)
正如以上两个国外厕所的案例所要表达的设计思想,现在的社会需求、生活习惯以及价值观时时刻刻地影响着设计趋势,不能以原始社会如厕的唯一要求为准则来开展新时代的共享式建筑的设计,只有在多方面契合人们的潜在目的才是适应这个时代的厕所建筑。
对策研究
(1)细化功能设计
医院与许多其他类型的公共建筑相比具有较长的人流密集时段、特殊使用人群数量等特点,总体来看大量的共性背后隐藏着许多个性元素。
首先是病患这类特殊人群,其数量是其他类型建筑所不具备的,所以必须充分考虑其使用时的便利性,从洁具以及设施的设置入手,达到无障碍标准(表1),同时考虑紧急呼叫按钮以防意外发生。
表1 医院无障碍厕所设施设计标准
其次医院就医人群存在多样性,必须按全年龄段考虑厕所功能设计,要特别注意到婴孩的体型特殊性对洁具、设施的影响。根据《城市公共厕所设计标准2016》中的第三卫生间的平面示意,在以往的无障碍厕所平面的基础上相应配备
图7 共享式卫生间模块二(来源:笔者自制)
在厕所选址时充分结合科室特点以及楼层平面,尽量对称、固定布置,某些科室需要单独厕所的情况则另行设置,例如采血化验窗口附近必须设置厕所以便取尿液、粪便样本。在庞大的医疗综合体中厕所设置的总原则是楼层间纵向对齐,楼层内均布对称,满足便于寻找、便于使用的目的。
结论
本文所要提出的医院厕所革命解决方案之一共享式厕所所带来的关键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功能性。厕所内部设施按标准数量、尺寸配备,任何一处厕所都能满足各类人员的如厕需求。
(2)灵活性。新型共享式卫生间模块为基础,从纵横两个维度灵活组合与拓展,打造适合实际情况的厕所平面。
(3)共享性。打破传统思维,借鉴其他共享式场所的运行方式、设计理念,将厕所的功能与定位进行延伸,通过厕所革命打造一个多功能、高标准、可持续的如厕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