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午不食科学吗(“过午不食”有没有科学依据)
应用介绍
“过午不食”的真正意义
☞“过午不食”缘起于佛教戒规,佛告诸比丘:“汝等夜食,正应为世人所嫌。从今日后,前半日听食,当取时。”佛告戒僧人不得夜食,就是过午更时不食。禁止更鼓响后出门化缘乞钵,目的是体恤民心、不要扰民!古说“时”指时辰,相当现在2小时。“不非时食”的意思是“不要没有择时吃饭”,也就是要定时、限时间、固定时间吃饭,不能无时间限制随随便便去化缘讨食。“不”指不要,“非”指没有,“不要没有时间限制地吃饭”。一些时间段必须要禁食,不能随便出去乞钵。
☞“过午不食” 中的午指“下午”,白天分为上午和下午,午时之前为上午,午时之后为下午。卯时至午时(5-12时)是上午,午时至酉时(12-7)是下午。11-13时是午时,12时在午时之中故称为“中午”。
☞深夜子时(11-1时)也叫午夜,晚上7点至次日凌晨5点是戍 亥 子 丑 寅五个时辰,分为五更,每更一鼓。因此也称为“更午时分”,“过更”指已到次日上午卯时。
☞从养生角度说“过午不食”,是指从晚上7时至次日5时这个时间段不要进食,这个时间段不属于上午也不属于下午,而是“更夜”,三更是夜11-1点,所以三更是半夜。“过午不食”中的午不是“中午”,是指下午的午。
☞午时之前称为“上午”,午时之后称为“下午”,午时之中称为“中午”,过午指非午。也指过了白天进入“更时”。7-9时是辰时,辰时之前即早上7时前叫“早辰”,早辰就是辰时之早。
晚上接近7时称为“傍晚”,“傍”是靠近的意思。如“傍大款”……
☞“过午不食”即是“非午不食”,也是“更时不食”。“午”指“午间”,“午间”有7个时辰14个小时,包括“上午和下午”,也是白天。认为过午不食就是过了中午不进食是无稽之谈,乱弹琴的说法,是理解错误。小心营养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