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瘤是怎么形成的(什么原因导致新生儿出生后血管瘤)
应用介绍
血管瘤为目前婴幼儿最为普遍发生的良性血管肿瘤之一,可累及皮肤或内脏器官,部分患者于瘤体发生前的区域还可出现前兆症状,如变白、淤青、毛细血管扩张等现象。血管瘤通常在出生时即有或出生后不久发生,大多数血管瘤病程经过增殖期、消退期和消退完成期。一般1岁以内为快速增殖期,之后缓慢增长过渡至消退期,5~7岁时逐渐消退。
当瘤体进入消退期时,每年以约10%的速度消退,部分病灶仍可残留毛细血管扩张、萎缩性斑块或纤维脂肪组织。血管瘤是以内皮细胞过度增生为特征的真性肿瘤,增殖期血管瘤常因瘤体迅速增大导致毁容、功能障碍甚至危及生命。目前,对于部位较深,面积较大、病情较为严重的血管瘤患者的治疗仍是医学界的难题。
有文献统计婴儿期血管瘤的发病率为4%~10%,且早产儿高达30%。60%的血管瘤发生在头颈部。
血管瘤最常见的诱发因素为:
1、白种人;
2、女性(71%为女性或女男比例为2.4∶1);
3、低体重儿;
4、多胎妊娠儿。
5、高龄产妇与前置胎盘。
通过多变量分析已经发现其中最显著的危险因素为低体重出生儿。而发生于低体重儿的血管瘤中局灶较节段常见,且低体重儿增加了多发性血管瘤的风险。
尽管血管瘤常见,但我们对其发病机制的认识仍处于初级阶段,一般认为是遗传和环境等多因素相互影响的结果。血管瘤的遗传大多都是偶发性的,目前血管瘤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现归纳如下:
胎盘“栓塞”假说:有学者推测血管瘤可能来源于脱落后的胎盘细胞;
缺氧机制:组织缺血导致新生血管形成已被提出作为导致血管瘤发生的诱因;
血管生成肽;
血管瘤干细胞:近几年来已有相关报道证实了血管瘤组织中具有干细胞特征的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