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一声优(动漫里的中配和日配那个的费用更贵)
应用介绍
以同等级别的声优对比的话,是日本声优贵,但是其中又涉及商务交流和日本声优事务所的问题。
配音是中式叫法,我们对比一下就会明白汉语“配音”和日文“声优”的差别所在。
中国的配音工作人员是从译制片时代开始发展壮大的,配上汉语(国语)发音,也就是所谓的配音,早期的动漫作品中,为《米老鼠与唐老鸭》中的唐老鸭配音的李扬,大家应该是很熟悉的。
李扬是中国动漫配音演员的一个代表,李扬老师毕业于北京广播学院(现中国传媒大学),一般中国大陆地区的配音演员都是传媒学校“播音与主持”专业,修过播音员课程的。
之后的很多动漫配音员也都是“播音与主持”专业毕业的,比如给《搞笑漫画日和》配音的CUCN201小组的宝木中阳,就是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
但是,中国大陆地区的动漫配音到目前依然没有形成系统,不过中国香港、台湾地区则有专门的声优演员培训机构,相对大陆更完善一些。
正因为配音这个行业在国内一直没有系统化,虽然商业配音工作室层出不穷,但让普通配音爱好者直接接触这个行业的入口却少之又少。
在不少动漫作品中,有不少配音是演员进行的,一方面是辨识度高,另一方面,演员有着扎实的表演功力。
比如迪士尼动画《花木兰》的国语配音有成龙和陈佩斯,《米老鼠与唐老鸭》唐老鸭的前10集配音是张涵予,“谷子地”给唐老鸭配音时才20出头。
这也变相承认了不光是需要配音,还需要演出的成分,日本的声优(声音演出者)一词。
名演员为动漫作品配音,从长远来看,是否对专业声优和声优行业产生影响?还未可知。
日本的配音叫声优,英文叫作CV,来自character voice一词,是80年代《アニメック》的副编集长井上伸一郎提倡使用,从那以后,CV就成为称呼声优的缩写。当然,另一个缩写更为知名一些。
日本声优有着悠久的历史,1925年,NHK的前身、东京广播局播放了广播剧《大尉之女》,同年9月,东京广播局公开招募12名声优研究生,注明了是以声音彰显演技的专门演员。
日本早期为动漫配音的作品,是1942年中国上海万氏兄弟制作的动画《西遊記・鉄扇姫の巻(鉄扇公主)》,担任配音的是两位长期担任旁白解说的徳川夢声和山野一郎。
这部中国动画在日本引起了很大反响,尤其是当时14岁的手冢治虫,1952年,手冢治虫创作了漫画《我的孙悟空》,向其致敬。
日本声优的发展历经了三次热潮,第一次是60年代的“五社协定”(松竹、东宝、新东宝、东映、大映),5家公司停止向日本电视局提供电影,大量国外影视流入,造成声优的第一次热潮。
第二次声优热潮是70年代后的《宇宙战舰大和号》热映,随着神谷明、古谷徹、古川登志夫等一批为动画美男子配音的演员迅速蹿红,大量动画杂志创刊,社会上首次出现了以声优为第一志愿的年轻人。
第三次声优热潮,90年代后半期,一些声优杂志和声优节目诞生,不少当红声优开始转向表演和演唱等其他方向发展。
由此,日本声优的系统化正式完成,要想成为声优,有多种途径,面向社会人的有声优培训班和声优专业技能学校,其他从事声优工作的还有广播剧和播音专业人员,演员和舞台剧人员,出身儿童剧团对声优有兴趣的高中生(比如花泽香菜)。
日本的一线声优比同级别的中国专业配音演员要贵很多,比如:
2019年日本一线声优几十秒短视频的配音价格是400万日元(约合人民币25.5万元),这其中声优本人拿到的酬劳其实只有10万日元,大部分收入归公司也就是声优事务所所有。
因为声优事务所要担负包装、商务演出等一系列的服务,一线声优走的完全是偶像路线,不光从事配音还要进行演出和演唱等活动。
但是,如果通过有合作关系的日本ACG公司进行接洽的话,声优的费用就会大大减少,比如花泽香菜为SNK做的一个3分钟宣传片。
通过SNK和声优事务所的良好关系,这部短片的声优费用少的令人咋舌,甚至是可以说是一次义务配音。
中国声优(配音演员)方面,在自我包装和宣传方面要落后很多,2010年,笔者因为制作动漫杂志的关系接触了刚刚因为《搞笑漫画日和》而一炮走红的宝木中阳,进行了专访和提供一些专门素材,当时得到的报价简直和白送一样。
老一代的配音演员更是如此,《恐龙特级克塞号》中班诺的配音演员刘大海老师,就在山西传媒学院兼职授课,当时《恐龙特级克塞号》这部日本特摄剧使用的基本都是山西电视台的配音演员,虽然这部剧很走红,但是背后的配音演员却少有人知。
当然,比起中国专业一流配音演员的报价,新一代网红的报价可谓是令人咋舌,比如录制20秒短视频,某抖音小网红的报价竟然高达36万,真是不知道让人说什么好。
配音演员是值得尊敬的一个行业,还需要对行业的认知和加大力度进行推广才能根深叶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