菟丝子的副作用(种植大豆、花生、艾草等作物时,老是有菟丝子缠绕,该怎样有效去除)
应用介绍
二,菟丝子的危害
菟丝子以丝状蔓茎缠绕在一些农作物和野生植物上,以吸器吸取寄主植物的水分和养分,致使寄主植物植株矮小,枝叶枯黄,生长不良,重者不能开花结果,往往在早期枯死;
第二是如果被菟丝子寄生后,菟丝子往往缠绕在植物体上部形成团状或蜘蛛网状,遮挡阳光,使得农作物和其他野生植物的光合作用受到严重影响,从而影响产量;第三,菟丝子茎蔓生长快,往往形成片状,通常引起寄主植物大面积死亡。
三,菟丝子的有效防治技术
要有效防治菟丝子,要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强化检疫:菟丝子是植物检疫对象,要细化检疫措施,不放过植物种子运输、出进的每一个环节,严格禁止混有菟丝子种子的其他植物种子调往没有菟丝子的地区。
第二,纯净播种的种子:在播种一些容易被菟丝子寄生的农作物时,细心选用无菟丝子的农作物种子播种。可以建立无菟丝子留种地块,在这个地块要结合中耕除草及时拔除菟丝子,确保留种地块内收获纯净种子。
第三,实行轮作:在已经有菟丝子的地区,要建立合理的轮作制度,在受到危害的地块要与禾本科作物轮作三年以上。
第四,加强田间管理:一是要施用充分腐熟的农家肥,以免肥料带有菟丝子种子,因为菟丝子的种子经过畜禽消化系统后仍然有生命力。二是要在秋季深翻土地,把菟丝子种子深埋在土壤深层,一般菟丝子种子在土层深度五公分以下就不容易萌发出土,如果深耕十公分以上,把它的种子深埋使其不能发芽出土,可以减少发生量。三是人工拔除,在一些农作物生长期,经常踏田检查,发现菟丝子时要及时拔除,并且将拔除的菟丝子带出在农田外彻底销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