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开源+深耕”策略和数字化监控手段动态管理场景生态价值
应用介绍
在场景金融生态能力的构建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面对来自发展与经营、创新与风险之间的矛盾,银行在选择切入场景前,需要充分了解行业的整体布局情况、不同行业和场景的打法、同业实践等,有助于决策者冷静判断场景金融的红海和蓝海,结合自身战略方向进行布局,制定稳妥的推进路线。易观分析提出了四条场景金融生态能力建设思路作为参考。
银行可根据目标场景所涉及的行业情况,结合竞争格局、自身资源以及与目标场景的匹配度、发展目标场景生态的优劣势等进行综合分析,判断目标场景是否与本行的发展战略、核心客群等一致。根据对目标场景的分析判断,选定全行战略级场景进行资源的重点倾斜,分析生态合作能够带来的机遇点和挑战点,以及实施场景生态战略的预期目标。
同时还需要充分评估生态资源,包括银行自身及合作伙伴的资源、人才、能力、相互赋能点等要素,评估各分行区域特色,进行相应战略场景的侧重,并做资源的合理配置;针对挑战点,评估场景生态所依托的金融科技能力和关键技术,建设优化相应的基础设施、系统或中台。
以场景为载体连接服务和客户,需要有开放式平台化的组织架构、技术架构和运营架构,通过组织协调推动,制定生态建设行动路径,能够更好地进行资源布局和关键决策的落地实施。银行可根据场景客群的需求形成服务策略、营销策略、风控策略等配套实施方案,设计针对场景客群专属的产品体系和服务流程,与合作伙伴共建生态开放平台作为这些产品和流程的载体,形成生态内的数据流通。
根据生态模式所创造的数据要素价值,延伸金融服务场景,通过大数据、AI能力构建精准化获客模型,搭建聚焦场景客群需求的开放平台,进行精准的广告投放、需求采集和生态扩容;对场景做进一步下沉和细分,结合标签体系,梳理每个环节下的客户需求和变化因素,分析触发用户转化的关键事件和因素,将场景金融产品拆解为原子能力,便于适应不同情况进行组件化输出;对生态伙伴、场景流量、客户转化等情况进行定期评估,及时优化场景服务方案和资源配比。
推动产业数字化向数字资产、数字价值、数字信用、数字担保四个层次逐级进化,在产业链的各阶段需要有对应的技术承托数字化要求。
利用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边缘计算等技术,对农业、能源、制造、物流等领域的全产业链条进行数字化升级;将区块链、AI技术嵌入农产品的生产、储存、销售流通等环节,建立企业间数字信用关系,帮助银行全面评估整条产业链的风险水平;运用元数据、主数据管理等大数据治理技术,对海量的产业场景数据进行治理和分析,提高数据在产业链中的标准化和流动性;应用区块链、隐私计算技术和可信人工智能实施数据全生命周期的安全管理,提高数据采集、流通、存储环节的真实性和数据安全;应用数字孪生技术对全产业链条的生产流程进行模拟预测,提高银行对产业场景下未来的风险预判,通过数字技术赋能创造新的场景价值链。
建立全行级的可视化生态数据监控平台,对生态中各个场景能够创造的实际效益,各分行场景建设的进展、在全行生态体系的作用等情况进行实时监控,整合分析场景生态数据,以洞悉全行生态布局的全景特征,对场景生态的实施效果进行监管和决策支持,解决总行端管理失控的问题。
在搭建生态数据监控平台时,可同步建立生态指标监测体系,统一数据口径,便于数据的汇总处理和横向比较。对于未布局的目标场景,可按照生态价值影响因素进行监测指标的设计,如场景特征、场景客群偏好、市场空间、行业景气指数、风险特征等;对于已布局的场景,在分行端可进行客户行为、客户转化、场景流量、AUM变化等情况的分析;在总行端可对各分行上报数据进行汇总处理,并对不同场景、不同渠道、不同区域和分行的实际运营效果进行分析评估,监测用户生命周期贡献价值(LTV)与单客获客成本(CAC)的比值,利用大数据和AI技术建立辅助决策模型,为总行高管层提供决策支持,动态优化场景生态的经营策略。
近期,易观分析基于对场景金融的专题研究,形成了《中国银行业场景金融生态建设分析报告2022》,报告主要围绕场景金融的发展阶段、场景生态的关键特征、主要生态合作模式、机遇点和挑战点进行分析,并结合典型生态场景和银行实际布局热度情况,给出相应的布局建议。报告同时总结了不同类型银行在场景金融生态建设方面的领先实践,针对不同行业场景特征和潜在机会,提供生态能力建设思路和行动规划作为参考。完整版报告内容请详见易观博阅。
上一篇:秦皇岛燕塞湖(秦皇岛是什么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