丑陋的真相(朱之文事件看到了某些穷人的丑陋人性?你认为朱之文应不应搬家)
应用介绍
撇开朱之文的事暂且不谈,我还是先说说我以前的老师吧。
我上学的地一个老师姓韩,也算是我的启蒙老师了吧,现在已经八十多岁了。
韩老师当过兵,性情也比较温和,有三个女儿和一个儿子。
这在农村来说不是一个很光棍的门户,农村人的风俗是谁家的儿子多,谁就会硬气得很。
偏偏他的儿子也性情比较柔软,就算是年龄比他小的都可以欺负他。
在当时来说,在村里算是比较孙的人。
但后来韩老师发迹了,因为早年间曾在新疆教过书,托人走了关系,一下子变成了农转非。
再然后就到城里去生活了,三个女儿找的对象一个比一个关系硬,有在公安局的、有在县委的,可以说是一步登天。
儿子也成了某个公司的副总,后来移民加拿大,年薪二百万。
自从韩老师进城之后,全家再遇到老家去的人,见了面根本就不理你。
于是老家的人都说他们忘本了。
我作为一个局外的旁观者,对此却有着截然不同的看法。
我就说,人家见了老家人不理睬你也没什么不对,
以前他们在农村的时候,有谁去帮助过人家?
话说的难听一点,当时都排挤人家,都笑话人家穷,都笑话人家孙,现在人家过好了、一步登天了,人家凭什么就对你高接远送的?
农村人的脾性我岂有不知,一是见不得你倒霉,二是见不得你富贵。
你倒霉了,他们在一边落井下石,看你的笑话。
你富贵了,他们又嫉妒艳红,巴不得你被汽车撞死。
这就是农村人的脾性。
现在的朱之文就是这么一种情况,根据以前的资料介绍,当初朱之文应该是全村最穷、最被人看不起的家庭。
后来也像我那位韩老师一样,可以说叫做一步登天。
但是朱之文比较老实,有着山东人那种天然的淳朴和善良。
他发迹之后并没有飘,也没有六亲不认,而是希望通过朴实来赢得大家的好感。
但是农村人那特有的劣根性,容不得他有半点的尊严空间。
其实他早就应该搬到城里去住,就像我那位韩老师一样。
应该看得出,他在没有发迹之前没有少受村民的窝囊气,这样的村民有啥好留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