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气囊的作用(都知道汽车需要安全气囊,但是安全气囊的基本原理是什么?其重要性你怎么看)
应用介绍
汽车上的安全气囊用英文表示为SRS,其全称是Supplemental Inflatable Restraint System,意为辅助乘员约束系统,和安全带一样,安全气囊也属于在事故发生时“亡羊补牢”的辅助性装置。
安全气囊的组成部分主要包括传感器、微处理器、电控单元、气囊盖与支撑环、气囊、气囊模块等。当车辆发生碰撞时,传感器感受汽车碰撞强度并将信号传送到控制器,控制器接收传感器的信号后,判断是否有必要打开气囊。
当判定需打开气囊时便立即发出点火信号从而触发气体发生器,气体发生器接收到信号后迅速点火,引发某种类似小剂量炸药爆炸的化学反应,使得隐藏在车内的安全气囊瞬间充气弹出。
看起来很复杂的过程,实际上整个过程不超过0.1秒,通常使用的化学试剂为氮化钠或硝酸铵,点火爆炸后短时间内释放大量氮气,来填充由聚肽胺织物制成的气囊,起到缓冲乘员冲击的势能。
同时,安全气囊也设有安全阀,当充气过量或内部压力超过定值时,能够自动泄放部分气体,避免乘客挤压受伤。
种类不少,如何正确使用
一般情况下,主流家用车都在主副驾驶的正前方各设有一个气囊,在车辆正面碰撞中保护主副驾驶的头部和面部,称为主/副驾驶气囊。
配置更高的车型也会在主副驾驶座椅侧面再分别安装两个气囊,在侧面碰撞过程中对主副驾驶起到保护作用,同时,主副驾驶的膝部前方也出现有膝部气囊,旨在正面碰撞中对腿部进行保护。
随着车辆安全配置的不断升级,专门保护后排乘客的气囊也应运而生,后侧窗处的气囊能够在碰撞中对后排乘客的头部和侧面起到保护,像是全新一代奥迪A8四座版等高档车型,还在后排乘客之间设置了后排中央安全气囊,为后排乘客做到全方位的保护。
事实上,不少车辆虽然配备了数量齐全的安全气囊,但是如果使用不当,同样会让这些保护措施在事故发生时于事无补。如何让安全气囊在事故中准确正常地发挥作用?以下几方面一定要注意。
1配合安全带
安全带除了对车内乘员起固定作用之外,还能够在碰撞事故前期控制乘员身体的速度变化,让乘员在合适的时刻和位置与爆发的气囊接触,最大程度降低气囊对乘客产生的冲击力。
如果车内乘员不系安全带,其身体在碰撞中就不会减速,较大的加速度会使乘员过早与尚未充分展开的气囊接触,此时气囊爆发瞬间产生极大的加速度和较大的压力,很可能会对乘员造成严重伤害。
不系安全带时炸伤驾驶员面部,致使副驾驶乘客昏迷的事例均有发生。即使在系安全带时,前排乘客也有可能在气囊弹出后受到轻度创伤性脑损伤。
根据多年来的交通事故统计结果,"三点式安全带+安全气囊"的有效保护率为60%,仅使用安全带的有效保护率为 43%~49%;而仅使用安全气囊,有效保护率急剧下降到18%。
部分高档车型为了防止气囊突然爆发时对乘员头部产生的伤害,还专门配备了二级气囊,通过加入可分级充气或释放压力的装置,在加速度较小的碰撞中,触发充气量较小的“柔软”气囊,在加速度较大的碰撞中,同时触发一二级气囊,防止对人员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2禁放物品
安全气囊周围一定一定一定不要放物品!由于安全气囊在弹出的瞬间拥有很大的力量,其爆发时的瞬时速度可达250~350公里/小时,撞击力度可高达150-200公斤,这样的“杀伤力”也让它极有可能成为一把双刃剑。
如果在安全气囊上面放置物品的话,爆发时弹出的这些东西无疑将会对车内乘客导致二次伤害。所以,千万不要再在中控台的安全气囊上方放置各种摆件,关键时刻他们很有可能要了你的命。
3坐姿和座椅
坐姿和座椅正确与否同样决定着安全气囊能否最大限度对我们起到保护,或是成为中伤我们的工具。对于乘员与安全气囊初始距离对轻度脑损伤的影响,已经有非常详细的试验结果和数据。
相关研究和试验表明,随着车内乘员头部与安全气囊距离的减小,乘员头部受到的线性冲击力,以及颅脑各项生物响应的最大值都会变大,颅脑损伤程度也会随之增高。当前排乘客头部与安全气囊距离小于290mm时,脑组织各项响应参数均大于50%的概率引发轻度创伤性脑损伤,也就是说有超过一半的可能,会在碰撞事故的气囊弹出过程中引发脑损伤。
正确的坐姿对事故时的乘员保护也非常重要,2015年时美国一名乘客在前排翘二郎腿时车辆发生碰撞,安全气囊打开后,直接撞击腿部并连带弄断了鼻子。
4电路及椅套
如果在车内进行行车记录仪以及一些额外功能的加装时,或多或少地改动了车内的电路,这一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不要随意改动其它线路。不慎改动了安全气囊系统线路后很可能会使安全气囊失效。
另外,由于前排侧气囊一般安置在前排座椅侧面,如果套上了包裹严实的座椅套,很有可能造成气囊无法弹出,甚至发生爆炸危害后排乘客。
5副驾驶的儿童
虽然安全带和安全气囊能够给前排乘客带来人身安全保障,但是对于儿童来说却无异于凶器。发生碰撞时,安全带的强大拉力可能造成儿童胸部骨折,弹出安全气囊的冲击力不仅会中伤孩子身体,也有可能造成窒息。
如果情不得已必须要让儿童坐在副驾驶,一定记得关闭前排副驾驶气囊,其开关一般在副驾驶前方手套箱内或外侧面,说明书中也会有详细位置和操作方法。总之,后排的儿童安全座椅才是孩子在车内最好的避风港。
6保质期
汽车的使用寿命与安全气蘘的设计寿命并不一致。一般情况下安全气囊在使用8-10年后质量就难以保证了,如果安全气囊指示灯在车辆启动10秒后依然闪烁或长亮不熄,就需要尽快对它进行检查维修了。
安全气囊≠护身符
实验室结果≠现实
根据实验室中的汽车碰撞测试结果,安全气囊并非一撞即开,合适的车速和碰撞角度决定了它是否打开。
一般来说,车辆的正前方的左右大约60°之间、垂直撞击固定的物体上,并且速度高于30公里/小时,安全气囊才可能打开。
这些都只是在实验室中得到的理论,现实情况远复杂得多,撞击在不垂直固定的树木等,追尾大货车车底,翻车事故,碰撞角度的偏差等,都有可能导致安全气囊无法弹出。
因此,即使在车内乘员完全遵守安全气囊的正确使用原则情况下,安全气囊依然不能完全等同于护身符。
正是由于影响安全气囊打开的因素太多,甚至与乘员自身的乘坐位置、坐姿、体重等也有关系,因此国内外目前都还没有关于安全气囊打开条件的标准。
但是针对此的相关技术研发却从未停止过,德国西门子和英国Jaguar等公司,纷纷研制出了能根据碰撞环境信息控制气囊引爆的管理系统。西门子采用"三维摄像机"和安装在座椅中的"重量传感器",对座椅上乘员的坐姿等信息进行识别,Jaguar利用超声波感应保护系统,探测前排乘客的体重、驾驶者与方向盘的相对位置及碰撞强度等信息,从而确定安全气囊的打开时间和强度。
此外,专门针对安全气囊系统的Safe-By-Wire的网络技术,也能够通过综合运用多个传感器和控制器,实现对安全气囊系统的细微控制,即使在线路短路和车辆事故时,安全气囊系统也依然会正常弹出。
结语
安全气囊只是发生事故时的辅助性被动安全措施,它不仅需要与安全带配合使用,并且保持正确坐姿和合适座椅位置等,其是否弹出也与碰撞环境,乘员体重等诸多因素有关。安全气囊的数量越多无疑会更让人踏实放心,但是安全气囊绝不完全等于护身符,任何情况下遵守交通法规安全行车才是避免事故发生的平安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