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陵小王妃(西汉灭亡后,诸帝皇陵皆被盗掘,为何只有汉文帝的霸陵幸免)
应用介绍
汉文帝刘恒绝对是历史上最节俭的皇帝,没有之一。他是汉高祖刘邦的第四个儿子,西汉王朝第3任(或第5任)皇帝。开创了“文景之治”的“文”帝,说的就是他(“景”是他的儿子刘启)。
汉文帝节俭到什么程度呢?
《史记·孝文本纪》记载,“上常衣绨衣”。
“绨”就是质地很粗的厚带,也就是说,汉文帝常穿的衣服都是粗布袍子。
有个夸张的说法,说他龙袍上破了个洞,叫皇后补一补就接着穿。
汉文帝甚至还穿草鞋上殿办公(北宋吴垧《五总志》”履不藉以视朝”)。
自己身先士卒了,后宫也不能例外:
夫人们的衣服下摆不能拖到地上,以节约布料。
要知道当时贵夫人们长衣拖地是很时髦的,汉文帝这一要求在当时可谓是逆时尚潮流而行。
汉文帝的节俭跟他的家庭环境有很大的关系。
生母薄姬不受宠,刘恒从小就不被刘邦重视,8岁就被踢到荒凉的山西北部当代王。
还好薄姬也跟着一起去了,他至少还有母亲的温暖和教导。
在这样的环境下长大的刘恒,养成了节俭、谦和的性格。
阴差阳错当了皇帝之后,有一次他想在自己的宫殿造一个又大又漂亮的露台。
这很能理解,就像我们挣了点小钱钱也想把自己房间捯饬捯饬。
汉文帝招了工匠,一问,要花费“百金”。
他计算了下,大概相当于十户中等人家的财产。
汉文帝心想,“这也太贵了”,先帝们留下来的宫室也还能凑合住,还修什么台子。
他放弃了这个修露台让自己高兴的项目。
就这样一次又一次地节省下来,汉文帝在位23年,没有增加过宫殿、园林,也没有增添车辆仪仗和玩耍之物。
他把省下来的钱,用在了百姓身上。(“有不便,辄弛以利民。”)
汉文帝要求轻蹈薄赋,与民休息,甚至 12 年免收全国田赋。
他还下令由国家供养80岁以上的老人,每月发放米肉。
快要走完他节俭爱民的一生之际,他给自己定下了“薄葬”的要求。
“不治坟,欲为省,毋烦民”,“霸陵山川因其故,勿有所改”。
“不治坟”,就是不起高大的封土堆。(后来发现它用的是“石围界”,一定程度上节省了劳动力。)
与后世普遍认识的“皇帝陵墓基本都具有高大封土”或“凿山为陵”很不一样。
这就是为什么长久以来,具有高耸山头的凤凰嘴会被认为是霸陵,而处于平地之上的“江村大墓”却没有被怀疑的原因。
那为什么这次考古学家们能认定,“江村大墓”就是霸陵呢?
一大依据就是,江村大墓跟它东北800米的窦皇后陵墓产生了关联。
窦皇后,是汉文帝唯一的皇后
看过《美人心计》的绝大多数观众,都为汉文帝刘恒和皇后窦漪房的绝美爱情上头。
“漪房,从此刻起,我把我的心都交给你了”;
“我刘恒以天地名义发誓,一生一世,只爱窦漪房一个人,如违此誓,天地不容”;
“我窦漪房也对天发誓,此生只为代王所有,一生一世,不离不弃”;
“朕答应过皇后,此生永不相问”。
这些台词尽管有些许玛丽苏和肉麻,但确实体现了帝后的情深,这在历史上是有记载的。(不过窦皇后的名讳并未见诸《史记》《汉书》,漪房是唐代才有的说法。)
窦姬是宫女出身,却逆袭成为皇后,堪称中国古代版灰姑娘。
刘邦死后,吕后称制,把刘邦没有宠幸过的宫女分赐给诸王。
窦姬本来家住河北,她悄悄给负责此事的宦官一些银两,想到离家近一些的赵国(邯郸)去。
万万没想到,宦官收了礼,却忘了帮忙的事。
窦姬阴差阳错被赐给了代王刘恒。
具体他俩怎么相亲相爱的过程,史书没有交代。
总之,窦姬做了代王的嫔妃,而且深得宠爱,并且陆续生下了刘嫖(馆陶长公主)、刘启(汉景帝)、刘武(梁孝王)。
神奇的是,在代王被迎为皇帝后,原先病死的代王妃所生的四个儿子也陆续死了。
刘启居长,因此被封为太子。
母以子贵,窦妃也就顺理成章被封为皇后。
跟《美人心计》窦漪房和刘恒一直相爱不同,汉文帝后期另有宠爱的慎夫人,有时甚至可以和窦皇后平起平坐。
窦皇后之后还生病一场,导致双目失明。
但她挺高寿的,地位也一直很稳固,一路升为皇太后(景帝)、太皇太后(武帝)。
在《美人心计》剧末,窦漪房薨,与汉文帝刘恒合葬霸陵。
事实上,他俩不算严格地“合葬”,应该说是“同茔异穴”。
考古学家们沿着偶然发现的夯土遗迹,发现了一圈围墙。
围墙把江村大墓和窦皇后陵围在一起,二者实际处于一个大陵园之中。
这种布局,跟已知的长陵(汉高祖刘邦)、安陵(汉惠帝刘盈)、阳陵(汉景帝刘启)一模一样。
汉代皇帝皇后“合葬”的同茔异穴,说的就是同一个大陵园,不同的墓穴(坟头)。
有了(陵园)围墙这个关键证据,江村大墓是汉文帝陵的可能性就非常高了。
另外还有一个辅助线索是,
江村大墓西南约2000米处,是薄太后南陵。
薄太后,就是我们前头所说的汉文帝生母,薄姬。
薄姬一生,可以说是坎坷的,但也是幸运的。
她是没有当过皇后的太后,是“丧偶式育儿”的典范。
丧偶式育儿,现在听起来挺惨,但当时在刘邦的后宫却是保护符。
薄姬原本是魏国魏豹的妃子,有相面的人说薄姬未来会生下天子。
魏豹以为自己能当皇帝,就反了。
结果魏豹被刘邦一顿收拾,战死,薄姬被刘邦带回后宫。
有吕后这一凶残大杀器在,薄姬本来应该担惊受怕的。
但她没有,因为她好像被刘邦忘了,根本谈不上宠爱。
还是有一次两个小姐妹谈起薄姬时被刘邦听到,刘邦才突然对薄姬产生了怜悯,“召而幸之”。
就那么一次,生下了刘恒。
之后她好像又被大家忘了。
低调、平静,这不得不说是薄姬的生存智慧。
从不指着刘邦给啥关爱,薄姬因此为自己和儿子争取了一线生机。
在吕后和戚夫人斗得如火如荼的时候,她毫无存在感。
吕后不仅没有把她视为潜在的对手,甚至可能还对她有点同情。
后来,薄姬顺利地跟着年幼的儿子代王出了宫,避开了刘邦后宫的腥风血雨。
薄太后把代王教导得仁孝宽厚,在后来皇位候选人不多的情况下,代王就成了大臣们眼中当皇帝的最佳人选。
代王刘恒成了汉文帝,薄姬就成了薄太后,母子俩从此再也不用战战兢兢了。
在考虑薄太后死后葬地之时,因为吕后和刘邦已经合葬长陵,汉文帝为自己的母亲另起了陵墓。
选址就在自己霸陵的南边,因此称为“南陵”。
所以薄太后南陵在江村大墓西南2000米处这一条辅助线索,也有力地佐证了“江村大墓”即为汉文帝霸陵。
就在昨天,薄太后在南陵陪葬坑出土了精美的金器。
而汉文帝霸陵的陪葬坑只出土了比较多的陶俑、陶器等,完全比不上母亲薄太后南陵的规格。
虽然霸陵遵循的是帝陵建制,在陪葬品方面,确实像网友所说“汉文帝被母后抢了风头”。
汉文帝霸陵被发现,引发了人们的高度关注。
第一,为什么汉文帝这么重要?
汉文帝刘恒是被低估的帝王。
他夹在开基创业的汉高祖刘邦和文治武功的汉武帝刘彻之间,乍一看都不如二者耀眼。
但是,后世史家对他的评价却超高。
司马光称汉文帝在位时“海内安宁,家给人足”,甚至认为“后世鲜能及之”。
明代学者谢肇淛认为:“三代以下之主,汉文帝为最;光武、唐太宗次之;宋仁宗虽恭俭,而治乱相半,不足道也。”
清代学者汤谐也说,“孝文为三代以后第一贤君”。
这或许是因为他接住了秦末汉初动乱留下的烂摊子,把稳了中国王朝2000年的走向。
也或许因为他开创了“文景之治”,去除肉刑和重赋,给了百姓休养生息的安宁环境。
更或许他节俭、谦让、仁爱的性格特质,给我们的感觉更接近一个普通人。
不管是做事,还是为人,都容易引起我们的共鸣。
第二,汉文帝霸陵位置的确认为什么这么重要?
有时候作为老百姓,好像觉得一些考古发现、确不确认的跟自己关系不大。
但必须要说的是,考古发现跟我们息息相关。
首先,霸陵位置的确认是对历史错误的一个修正,让我们对历史的认知进一步完善。
其次,霸陵位置的确认也是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可以尽可能减少盗墓贼的光顾。
对被盗了的历史遗迹,如果不进行考古发掘和保护,里面的文物很容易就被氧化,历史信息也就会被错过。
而我们在意历史,是因为有历史,我们才有文化底蕴和文化自信。
正像周总理所说,“历史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就像记忆对于个人一样。一个人丧失了记忆就会成为白痴,一个民族如果忘记了历史,就会成为一个愚昧的民族。而一个愚昧的民族是不可能建设社会主义的。”
最后,作为一个有为的治世之君,汉文帝被误认了千年的陵墓得以回归正位,是我们后世者应给他的体面和尊重。
等这一切热度散去,考古学家们会继续安安静静地做好研究和保护,为我们带来更多关于汉文帝、汉朝的历史资料。
而汉文帝,和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两个女人,也会继续安安静静地长眠在白鹿原大地上。
愿他们不再被打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