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故宫博物院(北京故宫博物院的《清明上河图》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有何区别?谁更珍贵)
应用介绍
清明上河图版本很多,有关研究考证评论很多,五十年来,国内外从绘画艺术,政治,商业经济,民俗,建筑交通等各角度研究此画的论文数百篇,这在中国绘画史上也是很突特的现象,有如小说红楼梦的研究形成的"红学"现象,上海世博会上的活动的清明上河图,和世博会前期展出的仇英版清明上河图以及网上盛传的清院本,使更多人知道了并关注这幅名画,这是好事情。
版本虽多,但最重要的是故宮博物院藏北宋張择端的原作真迹,其次是现存辽宁博物馆的明代仇英的清明上河图和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清院本清明上河图。
張择端原作拒今900年左右,尺寸为24.8x528.7厘米,记录了北宋都城汴京(今开封)的城市風貌和人民生活壮况,具有很高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现在称它是一幅风俗画,但当时并无风俗画一科,当时应归界画一类。据传此画到宋徽宗手中,徽宗随便就送别人,也没有列入宣和画谱,远没有对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重视,随着时间的推移,它的价值漸受重视,现列入十大传世名画。
明仇英本,30.5x987厘米,是張择端之后第一个仿本,此图参照了張择端本的构图形式,内容则是苏州的市井生活和民俗风情,仇英明朝四大家之一,本是油漆工,后学画,善摹古,大收藏家项元汴慧眼识才,让他客居汴家达十年,汴家是中国史上最大藏家(清皇帝除外),藏品有顾恺之女史箴图,兰亭序神龙本,韩干照夜白图等珍贵名画,張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亦在其中,估计仇英在汴家看到该画,从而画了形式相似内容不同的清明上河图。
仇英后,苏州一带仿古成风,称苏州片,尤多仿仇英画,(现存仇英款的画很多并非他所画),各种清明上河图流入清宫,清宫组织陈枚,孙祜等五位清宫画院画家,参照各种版本,集各家之長,协作画成,后称此图为清院本清明上河图,尺寸35.6x1158.8厘米,画的是明清之际城市风貌,受西洋画风影响,街道房舍以透视原理作画,并有西式建筑列置其中,此画用色鲜丽明亮,所画桥梁人物屋宇细腻严谨,内容与宋原作相去甚远,但画面感很好,很吸引眼球,故网上盛传。
三幅画尺寸内容各各不同,由于整幅画太長,现选三幅画的画眼一虹橋一段做一比较,
張择端版虹桥部分,
仇英版虹桥部分,
清院本虹桥部分。
張择端版桥为木桥,桥上几个草棚凉亭,整个画以白描为主,设色淡雅,仇英本桥为石拱桥,桥上几个木质售货亭,画是青绿著色,清院本桥也是石桥,桥上排列统一规范的商店,形成整齐商业街区,此本青绿设色更艳丽明亮,仅从桥上变化,可看出从宋到明到清,商业经济的变化。
60年代初出差到京,去故宫正巧赶上一陈列馆难得的开放,看到張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但忙于看其他珍宝,图只匆匆看了一回,印象不深,上海世博会,有机会看到仇本清明上河图,但因是排队行走中看,也看不仔细,不知是否有机会能仔细看看清院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