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军规观后感(纪律严明的由来)
应用介绍
纪律严明是党的光荣传统和独特优势。纪律严明从何而来?从第一条军规诞生地井冈山荆竹山,从“三项纪律”“六项注意”宣布,从我们党以纪律为保障、带领全国人民浴血奋战一往无前、取得辉煌胜利而来。
如今,战火硝烟已渐远,革命征途犹未央。面对前进路上的艰难险阻,特别是管党治党中的突出问题,我们党站在全面从严治党的高度,坚定地把纪律挺在前面。
从井冈山到全中国,从革命战争年代到决战决胜全面小康,我们党一直把纪律严明写在旗帜上。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要管党、从严治党,靠什么管,凭什么治?就要靠严明纪律。加强纪律建设、严明党的纪律便成了我们党披荆斩棘、攻坚克难,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的传家宝。
“来路”可忆
在井冈山荆竹山,有一个叫作“雷打石”的地方,因有块被雷电击破从山上滚落的巨石而得名。“这里就是‘三项纪律、六项注意’颁布的地方。”1月22日,井冈山革命博物馆讲解员尹龙乔丹对记者说,“毛泽东同志在井冈山斗争时期,就非常重视对部队进行纪律教育。”
94年前,也就是1927年10月下旬,工农革命军在上井冈山的途中,由于长途跋涉,艰苦转战,战士们是又渴又饿,无精打采。而当时正是秋收季节,有的战士随手就挖了老乡家的红薯吃。
其实,毛泽东同志知道,由于环境艰苦,加上旧军队作风的影响,一路上违反群众利益的现象经常发生。除了随便挖老乡家的红薯以外,还有侵犯小商人的利益,将打土豪的东西据为己有。于是在同年10月24日,部队到达井冈山荆竹山时,为和山上的群众搞好关系,做好群众工作,毛泽东同志在“雷打石”上,向战士们宣布了最早的“三项纪律”:第一、行动听指挥;第二、不拿农民一个红薯;第三、打土豪要归公。
然而部队上井冈山后,随着季节的变化,没有红薯了,“三项纪律”中的第二条规定就成了一句空话,不能约束大家,于是毛泽东同志根据后来又出现的一些违反群众利益的现象,把它改为“不拿群众一个鸡蛋”,后来又改为了“不拿工人农民一点东西”。
1928年1月,部队攻打遂川县城后,战士们在宿营的时候,没有地方睡觉,于是就从老乡家借来了门板和稻草,铺在地上当床用。但是第二天没有主动归还门板,老乡们要在一堆门板里找回自己家的那一块很不容易,因为门的大小型号不一样,拿错了门板就上不回去了。而战士们用过的稻草也没有捆好,乱七八糟地散落在地上。老乡们便找到毛泽东同志反映了这些情况。
毛泽东同志在总结群众工作经验后,在遂川的李家坪向部队颁布了“六项注意”。自此,“三项纪律、六项注意”成为了红军的第一条军规。在“六项注意”中就有“还门板、捆铺草”的规定,但有的战土很粗心,张家借来的门板还到了李家,借去的新门板,还回来的却是旧门板,老乡们为此又闹了很多意见。于是,毛泽东经过一番思考,决定把“还门板”改成“上门板”,强调大家门板不仅要还,还要及时地上好。
虽然这只有一个字的差别,却体现了军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更体现了工农革命军严明的纪律。当时“六项注意”的内容还有:说话和气、买卖公平、借东西要还、损坏东西要赔。这每一条都非常简单明了,都是从一些生活小事入手,保护了群众利益。有的红军战士还把“六项注意”写在了包袱布上,时刻作为自己的行动准则。
红军下山到达赣南闽西后,根据出现的一些实际情况,“六项注意”的后面又增加了两条规定,比如“洗澡要避女人”“大便要找厕所”等,这样随着军队的不断成长和壮大,红军纪律也不断发展和完善。1947年10月10日,毛泽东同志发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关于重新颁布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训令》,从此凝铸成中国人民解放军铁一般的“第一军规”,成为这支军队无往不胜的力量源泉。
尹龙乔丹说:“当年,毛泽东同志正是用一个红薯、一块门板、一针一线赢得了群众,赢得了井冈山,赢得了老百姓的支持。‘三项纪律、六项注意’用它的一言一行,一点一滴体现出来的群众路线,也成为了井冈山精神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