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心理特点(儿童心理特征是什么和什么的统一辩证)
应用介绍
儿童的心理特征
1、婴儿期的孩子心理特征是基本信任和不信任的冲突。
婴儿期的孩子看到爸爸妈妈会产生极大的信任安全感,碰到陌生人就会有不信任不安全的感觉。这是婴儿时期孩子的主要心理特征。所以在婴儿时期,爸爸妈妈要给予孩子极大的安全感。
2、幼儿期(1~3岁)的孩子心理特征是自主与害羞和怀疑的冲突。
在幼儿时期,孩子渐渐有了自主思维,开始“有意志”地决定做什么或不做什么。这时候你就会觉得孩子怎么这么不听话。当然,爸爸妈妈不能去一味的责骂孩子。也决不能听之任之、放任自流。如果父母对儿童的保护或惩罚不当,儿童就会产生怀疑,并感到害羞。因此,把握住“度”的问题,才有利于在儿童人格内部形成意志品质。
3、学龄前(3~6岁)的孩子的心理特征是主动对内疚的冲突 ,勤奋对自卑的冲突 。
这时候的儿童如果收到表扬会有积极性,也会产生上进的心。这使他们在今后的独立生活和承担工作任务中充满信心。所以在这段时间里,爸爸妈妈要正确的引导孩子的心理发展。
4、青春期的孩子主要的心理特征是自我同一性和角色混乱的冲突。
青春期的孩子一方面青少年本能冲动的高涨会带来问题,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青少年面临新的社会要求和社会的冲突而感到困扰和混乱。父母要特别的关注孩子青春期叛逆的问题,发现问题要及时的引导和解决。
儿童心理健康的标志
1、求知欲强
这样的孩子兴趣广泛,喜欢观察事物,爱动脑筋,思维敏捷,什么都想学,什么都想试,对新鲜事物反应快,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
2、意志力强
不怕困难和挫折,不达到目的不罢休,从不半途而废。能根据自己的需要控制自己的愿望和行为,还能排除外界和内心的干扰,集中注意力进行学习和工作。
3、活泼乐观
与人交往坦诚、随和,不掩饰自己的喜怒哀乐,乐意接受别人的意见,遇到困难和挫折所引起的不良情绪能很快释放,不淤积心里。
4、心态平衡
经常保持欢乐愉快的心态,遇事冷静,情绪很少大起大落,能理智地分析遇到的问题,很少表现出焦虑不安或忧郁。
5、富于同情心
乐于帮助别人,乐于关心别人,常表现出“利他”和“亲社会”的行为。
6、人际关系良好
心胸开阔,尊重别人,能与别人和睦相处。积极参加集体活动,适应纪律约束和行为规范。
7、反应能力适度与行为协调
健康儿童、青少年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模式和谐统一。对外部刺激反应适度,表现既不异常敏感也不异常迟钝,并具有一定应变、应对能力。
8、心理年龄符合实际年龄
心理健康的儿童、青少年具有与其实际年龄相符合的心理、行为特征,并形成与年龄阶段相适应的心理、行为模式。如果心理、行为严重偏离相应的年龄段特征,可能存在心理发育问题。表现为发展严重滞后或超前,则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
跟孩子说理要注意技巧
循循善诱,充分说理是家长教育孩子的重要手段。跟孩子说理不仅需要有耐心,还应结合少年儿童的心理特征,选择恰当的方法和技巧。
首先,要充分肯定孩子的长处。古语云:“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跟孩子讲道理,应充分肯定孩子的长处,对孩子的进步给予及时的表扬和鼓励,在此基础上再对孩子的过错予以纠正,这样孩子就容易接受大人的意见。如果一味地数落孩子,责怪孩子这也不是那也不对,只会让孩子产生自卑心理和逆反心理。
其次,所讲的道理要“合理”。跟孩子讲的道理应合情合理,不能信口胡说,也不能苛求孩子。因为大人信口胡说,孩子不会服气的;大人的要求过分苛刻,孩子也是办不到的。比如生活中有的 父母自己喜欢吃零食,却对孩子大讲吃零售的坏处,如此,孩子是不会听从的。
其三,要给孩子申辩的机会。跟孩子说理时,孩子可能会对自己的言行进行辩解,大从应给予孩子申辩的机会。应该明白,申辩并非强词夺理,而是让孩子把事情讲清楚讲明白。给孩子申辩的机会,孩子才会更加理解你所讲的道理,使说理教育收到良好的效果。
其四,要了解孩子的情绪状况。孩子和大人一样,情绪好时比较容易接受不同的意见,不高兴时则容易发拗,因而跟孩子讲理,要充分了解孩子的情绪状况,在其情绪较好时对其进行说理教育,若在孩子情绪低落时跟他说理,往往不会奏效。
最后,跟孩子讲道理,最好找孩子比较信服的人。让孩子信服的人跟他讲道理,他会比较愉快地接受。否则,若让孩子本来就反感的人去和他说理,即使说得再好听,孩子也会无动于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