庸懒散浮拖(黄道周到底是不是一个完人)
应用介绍
黄道周是不是一个完人?
这就好比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
黄道周,一代完人,由来与乾隆有关。黄道周的事迹,被乾隆得悉。乾隆皇帝大为感动,册封黄为“一代完人”。黄道周却是抵抗清军入关被俘身亡,对作为敌人的前朝大臣册封,这是乾隆的高明之处,是他收买人心的安抚政策。
一、诗书才气傲天下
黄道周不仅不是含金玉出身,还很贫寒。不过,自幼聪明好学,十一岁即善文章。十四岁游学,被称闽南才子。
由此可见,黄道周自小光环加持。不过黄道周不愿为官,二十五岁带着老母亲迁居漳浦县城,一直隐居在此当个教书先生。
后出山进入翰林院,由于翰林院工作作风拖拉散漫,就像今天一些地方进行的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整顿一样,黄道周看不惯这类庸懒散浮拖官僚疾疴,写下《矫轻警惰文》伐之。作风由此好转。
《明史》这样评价黄道周:
学贯古今,所至学者云集。
就是说,黄道周是当时明星,走到哪里粉丝无数,比今天讲书的易中天、康震老师还拉风。
黄道周确实是有真本事的。通晓天文地理,工书善画,号称石斋先生。
二、敢于直谏赢美名
有句话说得好:
唯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自风流。
黄道周很好地诠释了这句话。
都说伴君如伴虎。何况在脾气古怪、暴躁的崇祯皇帝面前。
但黄道周耿直忠诚,不对就要直言劝谏甚至反对。
崇祯年间,因为受到袁崇焕的牵连,大学士钱龙锡被皇上定为死罪。当时朝中大臣没有一个敢站出来为钱龙锡说话,生怕一不小心就惹怒了崇祯,引来杀身之祸。
但黄道周站出来了,说:
今杀累辅,徒有损于国。
你动不动就杀一个朝中大臣,知不知道这样对于国家来说伤害有多大?
崇祯当时就怒了 #F04142; --tt-darkmode-color怎么啥事儿都有你?你这一生的学问,我看就靠的是你那张破嘴吧?
生学问只办的一张佞口。(《明史》)
黄道周不是个省油的灯。
一听皇上这样骂他,也发飙了,顾不上什么君臣礼仪,直言崇祯忠邪不分,实在是没有治理天下的能耐,并且说了一句让崇祯无法反驳的话 #F04142; --tt-darkmode-color
史笔流芳,虽未成功终可法;洪恩浩荡,不能报国反成仇(承畴)。
将史可法和洪承畴相比,让洪承畴羞愧难当。
劝降不成,他上疏请求免了黄道周的死刑,清廷不准。
黄道周在狱中坚决不吃清军的食物,绝食十二天,这期间他的妻子蔡氏曾经来信,不提其他,只说了一句:
忠臣有国无家,勿内顾。
放心去吧,家里一切都好。
行刑的日子到了,黄道周盥洗更衣,取得纸墨,画了一幅长松怪石,并给家人留下遗言:
蹈仁不死,履险若夷;有自天,舍命不渝。
跟随他多年的老仆人在旁边痛哭流涕,黄道周安慰他说就让我死在这里吧,这里离高皇帝的寝陵比较近,不用去别的地方了。
最后留下一封血书与家人:
纲常万古,节义千秋;天地知我,家人无忧。
这就是黄道周。
有人会说,这人真傻,看不清形势。
黄道周不可能看不清。
说这些话的人跟今天所谓的一些公知何其相似!
大义面前,精神都沒了,命又何惜!
正所谓:
仗义每多狗屠辈,无情最是读书人。
黄道周是难得一见的读书人楷模。